我们都知道社群是分享经济增强用户粘度的重要的部分。而做好群裂变,同样也是分享经济快速获客的重要方式。
1、用户画像与用户定位
做社群裂变时,首先要了解用户画像和定位,分析你建的群面向什么群体。直接画像先了解清晰群体的年龄、性别、地域;延伸画像分析除本行业外,他喜欢的什么,会在那些地方停留?经常出没的场所等。
例如:5-12岁童装,直接画像5-12岁孩子,地域全国,但我们不能去拉孩子进群;所以想到延伸画像是年龄25-42岁,妈妈,那他们的妈妈经常出没在哪些地方涉及哪些领域呢?孩子相关的生活/长大/教育,或者美妆,夫妻关系瑜伽,儿童保险等。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粉丝,直接用户画像是本地喜欢吃喝玩乐的人,那延伸画像其实可以是本地任何有资源的群体。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他们为什么要加入我们的社群?分析用户画像其实也是确定直接用户群体加入我们的动机。
比如:各行各业销售(有客户资源)、房屋中介、商家、孩子家长等。把他们拉进群里,他们就有可能邀请身边的人进来,拓展客源。
2、加群前的四个准备
定位好用户画像,可以开始组建社群,建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个优秀的私域社群,其背后一定有着充足的准备和精细化的运营。
话术准备。修改群的基本消息,包括群名、群规则、群公告等;能够用到的话术都提前准备好,欢迎词、拉新文案等。群文案要贴合我们经桥生活帮平台的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用户。
人员准备。核心达人,以及几十个支持自己的群托,在前期群运营的时候,水军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当新人进来时带动群氛围,问一些接地气的问题,引导用户进行讨论。打消客户疑虑,带动气氛促进成交。
资料准备。图片、视频、语音、资料等等,都是群运营不可缺少的部分,注意产品图片视觉上要有冲击感,能吸引到用户的眼光。
红包准备。红包是活跃群氛围,引导用户裂变,提升裂变速度的关键道具,我们可以提前设置好红包金额、红包个数,使触达率更高,红包的玩法也非常之多。
3、快速拉群裂变
微信好友
拉人前确定40人群基础目标,明确自己从哪些人入手,要拉些什么人,这些人往往是我们的B级用户,是我们私域社群运营最初的一波流量。一般新群在40人以下邀请好友是不需要对方验证加入的,只要你发了邀请对方会直接加到群里。
借助群发助手
当群人数满40人后,再邀请人进群就需要对方同意才能加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群发助手,编辑一段话术+邀请链接,告诉别人这个群是干什么的,能提供什么服务,再附上群邀请链接,这样会大大提高进群的效率。同时我们可以在朋友圈编辑一段文案宣传自己新建的微信群,并且附上群二维码邀请大家加入。(需要注意扫码进群最多可以邀请200人,超过200人就只能通过别人邀请才能加入群聊。)
转发朋友圈集赞
朋友圈也是粉丝裂变的一个很好的场景。让群员和微信好友转发朋友圈,难度低,裂变快,适当的给与拉新奖励,用红包或干货作为鱼饵,缺点就是精度不是很高,很多用户有可能发完立即删了,或者分组可见,我们就可以强制设置保留24小时,不可设置分组等规则。
拉群送礼
粉丝裂变的一个手段就是通过拉几人进群送红包,这种方式常见于市场上的餐饮社群和一些知识技能运营社群。玩法通常比较简单,例如邀请1人进群返0.3元并且及时兑换,这种对于用户来说难度较小,得到好处比较快,容易有积极性,适合拿来进行群裂变拉新。鱼饵越大,裂变率越高。
4、持续获客引流
了解了以上的裂变途径,我们可以把身边的资源最大化的进行开发,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实现持续不断地获客引流呢?
线上我们可以通过借群、借媒介、借渠道的方式
借助群聊
在社群初期,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群置换,最好是相似或者有交叉点的社群;前期可以关注一些同类公众号,看是否可以找到类似的社群;还有一些通过身边好友朋友,每邀请自己进多少个群,发红包,充分的利用好身边人的资源,让他们邀请自己到他们所在的社群;第二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知识技能运营群,知识付费的大环境下许多课程相关的社群越发兴起,比如:进群免费学PS,主动添加这类相关课程群,也是引流的一个方法。
借助媒介
行业社区,朋友圈搜索入群;搜狗、微信、微博、豆瓣等媒介上搜“微信群+行业关键词”,会弹出许许多多的社群,反向运用,在这些媒介上放自己的群二维码,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引流。
借助渠道
经桥生活帮是一个吃喝玩儿购的平台,这类平台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我们可以思考你的客户还在哪些渠道出现?喜欢吃喝玩乐的,大众点评、美团少不了,喜欢购物爱美的,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公域流量也是很大的水池,每一个渠道我们都应该充分利用。当然,还有贴吧等平台,一定要不断扩大鱼群数量,不断引流。
线下:借助人、借助媒介、借助渠道
借人
线上引流的方式和渠道非常多,线下我们也同样可以借助一些方式引流用户到我们的私域社群。第一个首要的就是身边认识的人,朋友和朋友的社交链,家人以及亲人的社交群,所在小区的业主群以及群员的社交链等等。
媒介
线下的媒介也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本地的超市商场等,进行异业合作,进行用户资源互换,把别人的群成员变成本地好友,拉进自己的群,巧用关键人物群发/建群。
借渠道
实体商家,商家可印刷二维码,让到店的流动客户随时都能参加活动,同时我们可以借助地推和营销让利活动邀请更多本地客户进群,给到合作的商家一定的福利,联合实现互利共赢。
我们组建完社群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组建社群只是第一步,现在在大环境趋势下,真正能走出来的是能把社群运营的更精细化更有“社交”味儿的人,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