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面试复盘
快手产品面试复盘:关于短视频业务的思考
本文作者复盘了面试快手产品经理的经历,对面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对参加短视频产品面试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份很好的参考指南。 近一个月参加了十多场的面试,面试得越多,其中的一些规律就愈发清晰了。 其中,对快手面试的印象比较深刻,一方面是因为聊了最近两年非常热门的短视频行业;另一方面,面试官提的问题也非常有价值,触发了自己诸多思考。 一场好的面试,更像是一次探索,在对话中不断向深层思考。 所以,本文会以快手产品经理的面试为例,梳理产品经理面试的规律,然后会聊一下面试中提到的的短视频相关话题。 01 快手产品经理岗位的面试和其他公司有什么区别呢?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先聊一下产品经理面试本身。 产品经理岗位面试和其他岗位面试的大体流程差不多,我之前曾整理过一篇文章,这里再总结一下: 普通面试一般分为三轮:HR面,部门经理面,boss面。 (群面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特殊形式,技巧不重要,态度最重要,要把队友当合作伙伴,别当对手。) 每一轮的面试有不同的目的: (1)HR面 常会问一些通用性技能,看你的性格品质与公司是否符合。 因为HR不属于业务部门,HR不懂公司业务,他对公司的了解比你多不了太多,所以根本不用对HR恐惧。 不过HR的素质参差不齐,所以能不能通过HR面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2)部门经理面 一般是未来你所在部门的经理,也就是你的直接领导。 他会考核你两方面,一方面是你的性格符合不符合他的需要,因为没人愿意带一个和自己不合的小兵;另一方面,他会考察你与工作相关的素质和与工作相关的经验。 这里说的是“相关的”,不一定非要上个工作和现在面试的工作一样,或者你根本没有这种工作的经验,这也无所谓,但你所展现的素质和经验一定要和申请的工作相关。 注意,部门经理占的权重最大,他决定了想不想要你。 (3)boss面 大boss具有一票否决权,他不考核你什么素质和经验,你只需要穿着得体、态度谦逊、认真倾听,这就足够了。 一般,boss会让你反问几个问题,所以你要事先准备好两三个问题,尽量和业务、行业相关。 在整个面试流程中,所问到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通用性面试问题、过往工作经历问题、开放性话题。 每一类问题也都用不同的考察点和不同的解决方案 (1)通用性面试问题 这一类问题每一轮面试都会被问到,主要考察你的基本素质,常见的问题有: 请先自我介绍。 你为什么从上一份工作离职? 你为什么想为我们公司工作?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你的优势/优点是什么? 你的劣势/缺点是什么? (2)过往工作经历问题 这一类问题主要集中在部门经理面,你未来的直属leader会深挖你的简历,围绕你简历上写的工作经历问很多细节性的问题以及对所做工作的全局思考。 问非常细节的问题,一方面是看你简历所写的工作经历是否真实、是否亲身经历过;另一方面则看你对每一个细节、每一项产品决策有深度思考,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问对所做工作的全局思考,则是考察你的全局观,是否只是简单停留在执行层,领导说啥就做啥,而不知道自己所做每一项工作在整体业务流程中的价值。 对于面试而言,匹配度很重要,和所面职位有相关的业务经验肯定是极好的。 如果没有,则要突出自己过往的业务经验和能力能复用至新业务,核心是产品思维。 (3)开放性话题 这一类问题主要考察了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和信息收集能力。 开放性话题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构建场景设问,看你怎么解决问题。 虚拟场景:比如让你估算一个地区的加油站/公交站/汽车量等。 真实场景:比如当你在产品工作中无法推进项目时该怎么办等。 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思考应在平时。 另一类则是围绕行业展开,问你对某个行业现状的了解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回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事先调研,收集足够多的信息。 这就需要你在面试前要调研一下所面行业和一些比较热门行业的相关信息。 比如这两年发展很好的短视频、直播电商,以及近来的在线办公、企业应用等。 比较好的途径是,直接去微信公众号,研读一些行业大V们的文章,了解他们对行业的见解。 但要注意,必须多找几个大V,对比他们的观点,正反论证,然后批判性吸收,形成自己的思考。 不然在面试时如果直接照搬他人的观点,在面试官的追问下很容易回答不上来或逻辑出现问题。 02 了解了面试的基本流程和问题类型后,再来回答一下最开始时提出的那个问题:快手产品经理岗位的面试和其他公司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流程是相似的,最关键的就是部门领导的业务面,面试的问题也没有超脱那三种类型。 但差异点是,明显能感受到快手的产品经理在简短几句话间所展现的逻辑性、语气节奏以及抛出问题的深度,要强于普通公司的产品经理。 可能这就是高阶产品经理和普通产品经理的显著不同,不只是体现在工作中的业务能力上,还会在言谈举止之间有所展现。 武侠小说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描写:高手总是自带气场,而且高手间过招,拼的不是招式,而是内力。说起来似乎很玄,但是一个人的见识、气度以及过往经历确实会塑造一个人的整体气质,并在举手投足间中透露出来。 当然,并不是说快手的产品经理都非常强,只是此次面试官明显是一位高阶产品。不过,在发展非常迅速的互联网大厂,优秀人才的密度和概率要远远高于中小型公司。 再回到快手面试本身,本次业务面主要分为两大块:先是围绕过往工作经历进行沟通,然后围绕短视频行业进行了开放性的探讨。 其中面试官抛出的关于短视频的问题非常有价值,因此在下文中,我主要整理了短视频相关的面试问题以及自己的回答逻辑。 问题1:快手和抖音有什么不同呢? 快手和抖音核心有三点不同:内容分发机制、社区氛围、商业模式。 快手的内容分发机制是公平普惠,流量打散在腰尾部,而抖音将流量集中在头部,集中力量打爆款。 这就导致快手的UGC生态要强于抖音,内容更加真实、更加多样,普通人也能得到曝光的机会,快手短视频的平均评论率、分享率也都要高于抖音。 同时,抖音上滑是切换下个视频,而快手是评论区。所以快手的社区氛围整体强于抖音。 也正因快手的社区氛围,大V们和粉丝们的关系更加紧密,用户粘性更强,所以快手做电商直播,转化率非常高。 抖音的变现主要靠信息流广告,因为抖音的视频播放页是单列上滑,用户对内容的选择更加被动,所以更加适合插入信息流广告。 而快手的视频播放页是双列点选,用户对内容的选择偏主动,如果加广告的话非常伤害用户体验。 总结一下,快手和抖音的内容分发机制不同,导致社区氛围不同,这也直接导致了快手的盈利模式是电商直播,而抖音是信息流广告。 问题2:快手怎么摆脱“低俗”的形象? 首先明确一下“低俗”的定义,其实每个人对低俗的理解不同。 如果是违规色情内容,则要靠内容审核机制;如果只是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一二线城市的用户确实难以接受三四五线用户的内容调性,审美差异导致,可以主打快手目前的特色:真实、有趣。 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怎么转变一二线年轻群体对快手的低俗印象? 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在快手加入适合一二线年轻群体口味的内容,甚至直接另起炉灶,做一款新的短视频应用,和快手主应用形成短视频矩阵,形成互补;二是通过品牌宣传,主打真实有趣,减少有色眼镜。 问题3:你要是负责品牌,你会怎么做? 做品牌也是做产品, 第一步是明确产品定位,也就是品牌定位,可以主打真实、多样、有趣; 第二步是明确目标用户群体,比如综艺基本针对的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学生,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媒介; 第三步则是策划具体的品牌推广活动,一方面要增强三四五线城市用户的渗透,稳定基本盘,另一方面可以向一二线城市扩展。 问题4:在短视频产品中,怎样激励创作者? 第一步是创作者分层,横向可以根据品类划分,纵向根据粉丝量和内容质量划分,其中内容质量要综合短视频的点赞率、评论率和转发率。 第二步则根据分类,制定不同的运营策略,主要靠分配不同的流量进行激励。 先根据品类划分,然后将创作者分层,头部KOL由专门的运营人员对接,腰尾部则根据粉丝量和内容质量划分,对接算法分配流量。 问题5:为什么选择品类和粉丝量、内容质量划分呢? 首先,不同品类的受众、调性、创作者数量质量都差异巨大,所以要划分为不同的品类,分类运营; 然后粉丝量不能代表创作者的内容质量,比如百万粉丝的大V的短视频播放量自然要远远高于只有几千粉丝的创作者,所以根据点赞率、评论率、转发率可以评估其内容质量。 最后根据内容质量和自身粉丝量来分配流量。 问题6:如果你要在短视频赛道创业,你会选择哪些领域?…